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方站: 武汉 黄石 襄阳 荆门 宜昌 黄冈 鄂州 十堰 孝感 荆州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湖北公务员考试网首页 >> 申论资料 >> 热点时评

2009年《半月谈》(7)

Tag: 半月谈 2010-03-15 字号: T | T | T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半月谈》2009 年第 7 期    政策扩张期应警惕 “政府万能”幻觉  

金融危机时期的政府救市,就经济学的意义而言,是指在 “国家干预”的框架下,政府对经济进行更多介入。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政府介入,需要有扩张性的调控。

我国启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来配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总量扩张, 并注重结构优化。就“国家干预”的调控中财政、货币两大政策的搭配类型而言,这是一种 “双松”的搭配。这种扩张性调控的目的其实很清晰,就是为了提升景气、改善预期,为下滑的总体经济运行增温供暖,对企业起到抗寒作用。这在当下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这种国家干预、政府介入,显然不应该也不可能颠覆市场原则,而是要贯彻 “补充市场”的原则。在现实生活中,与“市场失灵”相对应的,还存在着“政府失灵”。我们要理性考虑政府的介入, 要制定合理的方案和得当的具体政策措施, 防止“政府万能”的幻觉。这种 “政府万能”的幻觉在政策扩张期和加大政府干预的操作环境里,是非常容易产生的。而且,坦率地说,在具体管理部门的政策实践方面,又往往容易走偏。经济出现危机的时候,当然要充分发挥政策的调控作用,政府应当有所作为。但是,不能把这理解为政府什么都可以去直接调控一把,什么事情都可以去审批一番。

    在具体的实践上, 可以举两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得到启发, 来认识在这一轮政策调控中,应怎样注意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机制,同时适当加大政府介入的力度,注意采用合理的介入方式。  

    2008 年初,西部一个省会城市的管理部门提出要把这个城市的牛肉面控制在2.5 元一 碗的价位上,而不许增加一分钱。舆论报道后,出现了很多批评意见。而当地的物价部门非常委屈,说我们这里的老百姓有习惯早上到街上吃一碗牛肉面,中午又是一碗牛肉面,晚上可能还是一碗牛肉面。 这么重要的关系民生的事情, 我们不管好怎么行?但如果真的把这样的具体管理方式操作下去,一定会变形。因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所有的原材料、燃料、用工成本等都在上升的情况下,只控制产品终端售价,只会迫使生产者缺斤短两,以次充好,降低商品的品质。  

    怎么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正面的例子。在西北某地,当地老百姓习惯吃米粉。当地的物价部门也认为需要介入这个事情。于是,通过调查,政府方面公布了一碗标准量米粉的成本构成信息。信息公布后,促进了生产方和消费方信息对称性的提高,消费者可以通过 “用脚投票”来选择其提供者。这样,就促进了各个米粉生产者之间的良性竞争,达到了很好效果。以上两个例子的对比可以告诉我们:政府调控的政策理性应以市场为前提。  

    另外,从政府必要的审批来看,也存在一个体制演变过程中怎样渐进地减少遗留下来的计划经济色彩,从而进入越来越合乎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新体制状态的问题。在不同阶段,审批的力度和方式应当有调整, 发展方向是应减少审批。这不是意味着现在对于 4 万亿元的项目不审批,但是也绝不意味着把这种审批长期化、万能化。有关部门采取审批权适当下放的新举措、新探索,是值得肯定的。  

    应当指出,在有些政府管理部门和官员的意识中,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一种旧意识复归的现象。前不久笔者参加一个座谈会,会上不少企业界的人士反映,原来在环卫、市政这样一些公共工程和公共设施的项目上,政府方面已明确承诺,欢迎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进入。但随着一系列扩张性政策的公布,环卫、市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很快对他们说:你们不用再参加了。我觉得这是把政府投资的 “扩张效应”直接变为对民间资本的 “挤出效应”,与宏观调控的初衷背道而驰。这种情况反映出我们有些政府官员又回到原来的思维定式,并没有真正消除计划经济的认识误区。

    所以,笔者觉得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在政策调控、扩张操作这样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就是积极通过政府的扩张来拉动社会资金、 民间资本跟进,应该努力拉动更多的非政府资金参与调控过程。这是政府使用资金争取放大效应、乘数效应的一个正确思路。我们的短期调控一定要和长期的深化改革、转变机制紧密结合在一起。


更多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3 http://www.hb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12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