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半月谈》第3期
半月谈是2012年湖北公务员考试必看资料,湖北公务员考试网将每期按时更新,还请考生注意查看。以下是《半月谈》2012年第3期内容:
在全球金融危机阴霾不散、产能过剩更见严峻之际,在中国经济增幅明显回落、扩大内需亟待升温之时,中国人向市场传达的信息,无疑,是一个灼人的亮点,是一缕耀眼的希望。
只是,我们如何引导这消费力、留住这消费力呢?
长期以比较优势形成的出口依赖,以政府强势主导的投资驱动,都已进入历史性的转折期。培育中等收入群体,启动新型消费力量,实现以消费为主动力的发展方式转型,这是中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再续高速增长的必由之路。改革30多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中等收入群体崭露头角,广大民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另一番情景:一是先富者投资转移,二是奢侈品消费转移。出境采购火热一时,给众多国外商家带来一片惊叹和欢呼,纷纷兴起针对庞大中国游客消费群的特别服务。这两个转移,两头在外,无可厚非,自是全球化背景中的正常现象。但是,我们也应清醒思考,它对中国经济增长、发展转型和社会融合,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冲击?
如何留住民间消费力,社会已有各种各样的求解: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增开免税商店,减少流通环节,强化政府调控,加大市场监管,等等。应当有效,但也有限。全球化,地球村,这样的市场启蒙已有多年。人员流动,疆界已经突破,出国旅游购物,已是寻常百姓之事;网上交易,也已畅通无阻,城市白领中青睐海外网站购物的“海淘族”已越来越多;文化辐射,更是无远弗届,各种消费时尚、消费新潮,正以令人艳羡的现代生活方式的标志被推销到世界各地。刚刚从温饱中解脱出来的中国人,眼界大开,正带着热望放开脚步争相搭上消费时尚的特快列车。
换一种视角,从消费理念、价值取向和社会意识去寻找吸引回流民间消费力之道,如何?估计有效,但也很慢。放眼世界,韩国人一直保持发扬民族“身土不二”的传统,“韩国土生土长的东西,最适合韩国人的身体”。日本的农产品保护堪称严密,大米作为日本“国米”“政治米”的象征,更有政府精心构筑的贸易壁垒,而日本国民高价食用国产大米,也已成为一种消费习惯。就连自诩是“最为开放”的美国人,也未能免俗,对其国内的就业岗位倍加呵护。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新年国情咨文,特别呼吁美国企业应该停止将就业机会转移国外。多家美国主流媒体近日也纷纷跟进,指责苹果公司“将大量就业机会输出中国”。我们呢?既要有全球视野,更要有中国视角,不可头脑晕眩,先自做起世界公民的美梦。
市场是没有国界的。但是,资本是有旗帜的,经济是有竞争的,国家是有利益的,民生是有指向的。
扩大内需,既要提高居民收入,也要开拓市场空间,既要开掘潜在消费力,也要留住现实消费力。在市场规律、国际规则的约束中,在民生权益、消费自由的保障中,更为现实的应对,更为有力的引领,还是靠中国制造的创新和升级,靠中国企业的转型和进步。
升级消费是其一。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跃升和现代消费文化的传播,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在转换,城乡二元结构的消费鸿沟在跨越,农村消费城市化,城市消费现代化,已是大势所趋。麦肯锡所做的中国消费者调研报告中称,2008年到2009年,中国零售市场增长中有一半来自消费升级。这是对中国企业产品创新最有力的倒逼和激励。绿色消费是其二。为什么洋奶粉在中国市场能够横行无忌迅猛扩张、能够连番涨价攫取暴利?为什么一些国际资本大鳄紧紧盯住中国的现代农业不放,争相把食品全产业链作为他们的下一个投资金矿?本土企业的市场伦理建设、社会责任提升,亟应摆上重要议程。文化消费是其三。从实用消费,到品牌消费,价值消费,这是一个趋势。从文化历史中不断探寻品牌价值,并结合精致的做工,是欧美国家奢侈品遵循的创新之道,却也是中国奢侈品牌的软肋所在。苹果前CEO 乔布斯曾将他的经营哲学描述为试图生产出处于“艺术和科技交汇点”的产品。正是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他把苹果转变为世界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还有长期为世人称道的瑞士钟表业的“工匠精神”。员工像对待艺术品一样对待每一款产品,专注于手表制作的每一个细节,其中凝聚了设计师与制作者的灵魂和思想。这种“艺术思维”和“工匠精神”,恰恰是我们最需要学习和进步的。
时下,在全球资本的凝望中,在政府战略的蓝图中,中国不仅是活力四射的“世界工厂”,还将是魅力无限的“世界市场”。世界将中国看好,向往着并追逐着。中国本土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更当奋起直追,去深耕这一片肥沃的土地,去征服这一方辽阔的疆场。
推荐阅读:
2012年《半月谈》第2期
《半月谈》2012年第3期【半月评论】:留住消费力
展望全球欲振乏力、水波不兴的市场,正有一种力量在聚集,一种消费在涌动,它就是中国人的奢侈品购买热。媒体多有报道:今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境外奢侈品消费高达72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世界奢侈品协会又有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阴霾不散、产能过剩更见严峻之际,在中国经济增幅明显回落、扩大内需亟待升温之时,中国人向市场传达的信息,无疑,是一个灼人的亮点,是一缕耀眼的希望。
只是,我们如何引导这消费力、留住这消费力呢?
长期以比较优势形成的出口依赖,以政府强势主导的投资驱动,都已进入历史性的转折期。培育中等收入群体,启动新型消费力量,实现以消费为主动力的发展方式转型,这是中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再续高速增长的必由之路。改革30多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中等收入群体崭露头角,广大民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另一番情景:一是先富者投资转移,二是奢侈品消费转移。出境采购火热一时,给众多国外商家带来一片惊叹和欢呼,纷纷兴起针对庞大中国游客消费群的特别服务。这两个转移,两头在外,无可厚非,自是全球化背景中的正常现象。但是,我们也应清醒思考,它对中国经济增长、发展转型和社会融合,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冲击?
如何留住民间消费力,社会已有各种各样的求解: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增开免税商店,减少流通环节,强化政府调控,加大市场监管,等等。应当有效,但也有限。全球化,地球村,这样的市场启蒙已有多年。人员流动,疆界已经突破,出国旅游购物,已是寻常百姓之事;网上交易,也已畅通无阻,城市白领中青睐海外网站购物的“海淘族”已越来越多;文化辐射,更是无远弗届,各种消费时尚、消费新潮,正以令人艳羡的现代生活方式的标志被推销到世界各地。刚刚从温饱中解脱出来的中国人,眼界大开,正带着热望放开脚步争相搭上消费时尚的特快列车。
换一种视角,从消费理念、价值取向和社会意识去寻找吸引回流民间消费力之道,如何?估计有效,但也很慢。放眼世界,韩国人一直保持发扬民族“身土不二”的传统,“韩国土生土长的东西,最适合韩国人的身体”。日本的农产品保护堪称严密,大米作为日本“国米”“政治米”的象征,更有政府精心构筑的贸易壁垒,而日本国民高价食用国产大米,也已成为一种消费习惯。就连自诩是“最为开放”的美国人,也未能免俗,对其国内的就业岗位倍加呵护。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新年国情咨文,特别呼吁美国企业应该停止将就业机会转移国外。多家美国主流媒体近日也纷纷跟进,指责苹果公司“将大量就业机会输出中国”。我们呢?既要有全球视野,更要有中国视角,不可头脑晕眩,先自做起世界公民的美梦。
市场是没有国界的。但是,资本是有旗帜的,经济是有竞争的,国家是有利益的,民生是有指向的。
扩大内需,既要提高居民收入,也要开拓市场空间,既要开掘潜在消费力,也要留住现实消费力。在市场规律、国际规则的约束中,在民生权益、消费自由的保障中,更为现实的应对,更为有力的引领,还是靠中国制造的创新和升级,靠中国企业的转型和进步。
升级消费是其一。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跃升和现代消费文化的传播,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在转换,城乡二元结构的消费鸿沟在跨越,农村消费城市化,城市消费现代化,已是大势所趋。麦肯锡所做的中国消费者调研报告中称,2008年到2009年,中国零售市场增长中有一半来自消费升级。这是对中国企业产品创新最有力的倒逼和激励。绿色消费是其二。为什么洋奶粉在中国市场能够横行无忌迅猛扩张、能够连番涨价攫取暴利?为什么一些国际资本大鳄紧紧盯住中国的现代农业不放,争相把食品全产业链作为他们的下一个投资金矿?本土企业的市场伦理建设、社会责任提升,亟应摆上重要议程。文化消费是其三。从实用消费,到品牌消费,价值消费,这是一个趋势。从文化历史中不断探寻品牌价值,并结合精致的做工,是欧美国家奢侈品遵循的创新之道,却也是中国奢侈品牌的软肋所在。苹果前CEO 乔布斯曾将他的经营哲学描述为试图生产出处于“艺术和科技交汇点”的产品。正是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他把苹果转变为世界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还有长期为世人称道的瑞士钟表业的“工匠精神”。员工像对待艺术品一样对待每一款产品,专注于手表制作的每一个细节,其中凝聚了设计师与制作者的灵魂和思想。这种“艺术思维”和“工匠精神”,恰恰是我们最需要学习和进步的。
时下,在全球资本的凝望中,在政府战略的蓝图中,中国不仅是活力四射的“世界工厂”,还将是魅力无限的“世界市场”。世界将中国看好,向往着并追逐着。中国本土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更当奋起直追,去深耕这一片肥沃的土地,去征服这一方辽阔的疆场。
推荐阅读:
2012年《半月谈》第2期
相关文章
- 2016年《半月谈》第3期:转型期依法行政的基层考问
- 2016年《半月谈》第2期:城市也是新市民的家园
- 2016年《半月谈》第1期:攻坚结构性改革
- 2015年《半月谈》第24期:文山会海也是腐败
- 2015年《半月谈》第23期:地下炒油乱象
- 2015年《半月谈》第22期:从发展看民生
- 2015年《半月谈》第21期:创新是跨越“陷阱”的原动力
- 2015年《半月谈》第20期:请呵护我们的旅游品牌
- 2015年《半月谈》第19期:乡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 2015年《半月谈》第18期:乡村“社会病”该治了
- 2015年《半月谈》第17期:向历史汲取成长的力量
- 2015年《半月谈》第16期:别轻忽了新科技风险
- 2015年《半月谈》第15期:何处寻找大智慧
- 2015年《半月谈》第14期:让法规制度的力量充分释放
- 2015年《半月谈》第13期:发展自信,也是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