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阅读技巧及阅读步骤
申论考试的材料一般为6000字以上,要求应试者在40分钟内阅读完毕,从而为后面的概括主题、提出对策及展开论证这三个环节做好准备。在40分钟内阅读完这些资料文字,从表面看来是不成问题的。然而要把握材料的全部内容,尤其是材料所蕴含的意义却是不容易的。只有把握了材料的全部内容和其所蕴涵的意义,才能准确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完成第二个环节的要求,并针对主要问题,就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完成第三个环节的要求。最后,要充分利用给定资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完成第四个环节的要求。
对于申论最为重视是便是阅读,不言而喻,申论是基于阅读的考试,阅读材料是申论考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切不可忽视。下面湖北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hbgwy.org/)专家将对公务员考试申论阅读技巧及阅读步骤进行分析:
一、申论阅读的技巧
申论阅读技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契合申论出题立场阅读
这就要求应试者站在虚拟身份的立场和角度,去获取信息。一般而言,申论要求应试者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大多属于行政公务方面,属于政府职能部门的一般性工作问题。要检测的是应该者是否具备公务员应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因此阅读开始时就要把自己作为某一角色进入,处于“演习状态”。
2.紧扣材料摸清申意
所谓紧扣材料摸清申意,就是指要吃透材料,找到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和出题者希望引申论证的主题,以及引申发挥的程度、范围等。(阅读技巧节选自湖北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
3.边看边想边写出腹案
建议应试者先阅读申论试卷的“申论要求”,明确阅读目标和任务,然后泛读一遍材料,初步了解材料和材料内容,接着根据答题需要再作具体的针对性的阅读,同时分析、归纳、思考。力求在40分钟的阅读中对题(一)、题(二)形成比较成熟的腹稿,对题(三)拟出写作提纲。
二、申论阅读的具体步骤
1、看清题目,理解题意
应试者按要求填写考号、姓名等后,跳过给定材料,先看“注意事项”和“申论要求”。重点是看清“申论要求”,确认要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字数限制、分数。这是阅读的必要准备及必需环节,不能跳过。其次,还要理解试卷所给出的概括要求,主要弄清是“概括主要问题”、“概括主要内容”,还是“概括主要后果”。
2、快速浏览,整体把握
审题后便是专心看申论阅读材料。应在1~2分钟内快速浏览资料。一般来说,申论考试所提供的各组材料间往往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有些材料可能是并列式的,有些可能是递进式的,有的是一组材料表述一个信息,有的是一组材料可能要表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而有的却是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材料才表述一个信息。因此,应试者在快速浏览时大体了解一下各组材料的大致内容和各材料间的内在的逻辑关系。浏览的技巧是:速读+跳读+重点略读。
(1)判断资料文体,是记叙文还是记叙加评论,是调查报告还是新闻综述。
(2)判断资料属于哪种类型。
(3)判断是哪方面的问题。
(4)了解资料长度和自然段的多少;如果没有标出的话可以用铅笔标出自然段。
(5)找到转折段、重点段,划分段群,确定采用什么阅读方法,先读哪里后读哪里。
快速浏览通常的做法是:眼睛快速扫读,首段可以稍慢点,段首也可以慢点,快速感知文字信息,快速判断,快速分析各段联系,从整体上对资料内容有个初步印象。事实上,真正的阅读还没开始。
3、逐段阅读,简明标记
即按照划分的段群,逐段略读。遇到重点段落、重点句子、疑难句义,可以适当放慢读速,上下求索,力求初步读懂资料的全部文字内容。注意段首句、段旨句、关键词句和字眼、标点,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质量。可以标记关键词句。在逐段阅读时,应试者应在以下两个方面多加注意:
(1)理解具体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①大致了解一下材料中出现的表示时间、地点、人物、职务、场合、数字的词语。
②理解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代词在材料中的运用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很广,既可以代替实词、短语、句子甚至语段,又能替代动物、人等许多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
③注意关联词在文中的运用。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关联词出现的地方往往是关键信息出现的地方。因此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同时、于是、其实、还”等关联词,尤其要注意这些关联词前后的重要的关键性信息。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对关联词要保持足够的敏感性。 ④把握文中表示基本观点的词,因为观点就是主旨。因此,与表达观点密切相关的词,如“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断、分析、强调、指出、认为、说”等等就是关键词。材料中的观点一般可以分为三类:政府权威部门的观点、学者的观点和老百姓的观点。其中,政府权威部门的观点是最重要的,它是我们政策和验证对策的依据和准绳。学者的观点应该辩证地分析。要注意从老百姓的观点中分析其利益需求。
⑤把握文中表示内在逻辑(表现、原因、对策)的常见词。申论文章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会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者解决措施等问题。因此,与此相关的常见词也会经常出现,如“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等等。
⑥理解文中出现的一些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或诗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首先要理解这些词语所在句段的内容,从该句的基本意义出发,结合上下文作出合理的引申或判断,然后在将结论代入原文进行验证。
(2)理解材料中的重要句子,即关键句。
关键句在材料中通常有以下几种:一是提示段意的重点语句,主要是段的起始句或结论性的句子;二是提示材料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主要位于材料开头、结尾段落,当然也有在段落的中间的概括性语句;三是提示材料脉络层次的句子。因此阅读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句,看到关键句就做个记号或圈注,抓住了关键句就把握住了材料的精髓。
逐段阅读的通常做法是简明标记,即可以对阅读的材料进行圈点划线,边注眉批。为加深对材料内容的印象,尽快理解材料的内容,对关键词和句子应该边读边用自己习惯的形式做一个记号,例如:画圈,画线。对于主题内容一目了然的自然段、层次,可直接在后面用简短的词、句边注眉批。 这样可以减轻再次阅读的负担,节省时间。
4、把握材料,归纳段意
通过两次阅读,应试者对材料内容已经由感性认知上升到抽象理解,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阅读的材料的各个自然段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出其段落大意。广东公务员考试网专家为应试者概括了以下两种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1)总结概括法。
当自然段中没有关键句,整段材料只是以一种陈述事实的方式将信息罗列出来,需要我们通过对该自然段材料进行综合的分析、概括,进而归纳出该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例如:
2001年初,在南方某城市,当许多前一年的本科生还在为找工作犯愁时,该市一家高级技术学校九六级高级技工班的38名学生,却早被用人单位高薪抢购一空。在由某市劳动保障局举办的2001年秋季外商投资企业招聘洽谈会上,一家塑料制品公司急需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塑料某局技工,在招聘会竞相开出了年薪十六万元的“天价”。在人才市场上,一些社会急需的“技工人才”的身价开始暴涨,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技术的蓝领工人将吃香。
通过对上面材料的分析归纳,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出材料的大意,即市场上急需高级技工人才。
(2)关键句概括法。
每个自然段所反映的内容有时会以提纲挈领的方式直接出现在段落最前方,即每段的第一个句子;或者以总结段落内容的形式出现在自然段的最后,即每段的最后一句话;有时也会在段落的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时一个自然段中会有两个以上的关键句,每个关键句引领一个内容,这种描述方法相对上面三种关键句概括法要复杂一些,需要应试者全面把握这些关键句,然后整合、归纳出这个自然段的意义。例如:
材料3 据报道,全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救助水平最高的达到344元,最低的只有100元左右。而农村社会救助与城镇低保相比,其救助水准显得更低。以2002年为例,农村社会救助对象总数为6000万人,得到救济的传统救济困难户为17714万人,五保户213.3万人,其他救济对象250.5万,以上三类人相加得到救济的人数为2235.2万人。年人均749元,月人均62元,如果按照社会救助对象总数计算,月人均23元。在救灾方面,灾民总数为3.7亿人,直接经济损失1717.4亿元,国家用于灾民生活的救济款为40亿元,人均10.8元,更是杯水车薪。
城镇公民基本上得到了宪法所规定的物质保障权利,贫者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病者有医疗社会救助,大病不用愁;下岗者有失业社会救助,以待东山再起;老者有养老社会救助,颐养天年。而作为农村公民则对宪法所规定的这种物质保障权利大部分不能得到,病者无医疗社会救助;失业者无失业社会救助;贫者(灾者)所得到的定期社会救济和临时社会救济并非是“应保尽保”,(节选自湖北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往往只有16%~50%的贫困者受惠;老者得到救助的也并非是全体老人,只有“三无对象”的五保户,甚至连五保户也只有70%左右得到救助。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救助处于一种无法律可依,无程序可循的无序状态。
材料3共有两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有一个关键句。第一个自然段的关键句在段首,“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相比,农村社会救助的水准更低”。后面的内容则是通过举例来支持这一观点,因此,这句话就是这个自然段的关键句,也就是其段落大意。同样,第二个自然段的关键句是段尾的那一句,第二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就是“与城镇公民生活保障相比,我国的农村社会救助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态”。再归纳一下这两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就可以概括出材料3的主要内容,即我国城镇与农村社会贫困人口的生活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状态。
5、归类材料,提炼中心
通过对各组材料的分析归纳、概括段意,应试者已经对材料能够有了比较系统的把握,接下来就需要对材料进行合并归类了。所谓的合并归类是指通过对材料上下文之间的比较,将阐述同一问题的材料归在一类,理清各材料的段落层次,从而为归纳中心思想做好铺垫。
应试者在进行材料归类时一定要注意材料所反映的主题的一致性。申论材料虽然结构比较混乱、内容多且复杂,但其所反映的主题内容一定是统一的。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材料,它总会有一个中心思想,或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或批判什么,或驳斥某些观点,或介绍某件事情,或传播某些知识,或抒发某种情感等,只要把握准了材料的观点和态度,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就能很容易得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另外,在归纳中心思想时,必须要对材料有整体的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抓住本质进行概括。
推荐阅读:
2012年政法干警考试申论归纳概括题常见问题及作答技巧
对于申论最为重视是便是阅读,不言而喻,申论是基于阅读的考试,阅读材料是申论考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切不可忽视。下面湖北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hbgwy.org/)专家将对公务员考试申论阅读技巧及阅读步骤进行分析:
一、申论阅读的技巧
申论阅读技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契合申论出题立场阅读
这就要求应试者站在虚拟身份的立场和角度,去获取信息。一般而言,申论要求应试者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大多属于行政公务方面,属于政府职能部门的一般性工作问题。要检测的是应该者是否具备公务员应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因此阅读开始时就要把自己作为某一角色进入,处于“演习状态”。
2.紧扣材料摸清申意
所谓紧扣材料摸清申意,就是指要吃透材料,找到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和出题者希望引申论证的主题,以及引申发挥的程度、范围等。(阅读技巧节选自湖北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
3.边看边想边写出腹案
建议应试者先阅读申论试卷的“申论要求”,明确阅读目标和任务,然后泛读一遍材料,初步了解材料和材料内容,接着根据答题需要再作具体的针对性的阅读,同时分析、归纳、思考。力求在40分钟的阅读中对题(一)、题(二)形成比较成熟的腹稿,对题(三)拟出写作提纲。
二、申论阅读的具体步骤
1、看清题目,理解题意
应试者按要求填写考号、姓名等后,跳过给定材料,先看“注意事项”和“申论要求”。重点是看清“申论要求”,确认要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字数限制、分数。这是阅读的必要准备及必需环节,不能跳过。其次,还要理解试卷所给出的概括要求,主要弄清是“概括主要问题”、“概括主要内容”,还是“概括主要后果”。
2、快速浏览,整体把握
审题后便是专心看申论阅读材料。应在1~2分钟内快速浏览资料。一般来说,申论考试所提供的各组材料间往往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有些材料可能是并列式的,有些可能是递进式的,有的是一组材料表述一个信息,有的是一组材料可能要表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而有的却是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材料才表述一个信息。因此,应试者在快速浏览时大体了解一下各组材料的大致内容和各材料间的内在的逻辑关系。浏览的技巧是:速读+跳读+重点略读。
(1)判断资料文体,是记叙文还是记叙加评论,是调查报告还是新闻综述。
(2)判断资料属于哪种类型。
(3)判断是哪方面的问题。
(4)了解资料长度和自然段的多少;如果没有标出的话可以用铅笔标出自然段。
(5)找到转折段、重点段,划分段群,确定采用什么阅读方法,先读哪里后读哪里。
快速浏览通常的做法是:眼睛快速扫读,首段可以稍慢点,段首也可以慢点,快速感知文字信息,快速判断,快速分析各段联系,从整体上对资料内容有个初步印象。事实上,真正的阅读还没开始。
3、逐段阅读,简明标记
即按照划分的段群,逐段略读。遇到重点段落、重点句子、疑难句义,可以适当放慢读速,上下求索,力求初步读懂资料的全部文字内容。注意段首句、段旨句、关键词句和字眼、标点,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质量。可以标记关键词句。在逐段阅读时,应试者应在以下两个方面多加注意:
(1)理解具体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①大致了解一下材料中出现的表示时间、地点、人物、职务、场合、数字的词语。
②理解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代词在材料中的运用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很广,既可以代替实词、短语、句子甚至语段,又能替代动物、人等许多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
③注意关联词在文中的运用。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关联词出现的地方往往是关键信息出现的地方。因此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同时、于是、其实、还”等关联词,尤其要注意这些关联词前后的重要的关键性信息。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对关联词要保持足够的敏感性。 ④把握文中表示基本观点的词,因为观点就是主旨。因此,与表达观点密切相关的词,如“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断、分析、强调、指出、认为、说”等等就是关键词。材料中的观点一般可以分为三类:政府权威部门的观点、学者的观点和老百姓的观点。其中,政府权威部门的观点是最重要的,它是我们政策和验证对策的依据和准绳。学者的观点应该辩证地分析。要注意从老百姓的观点中分析其利益需求。
⑤把握文中表示内在逻辑(表现、原因、对策)的常见词。申论文章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会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者解决措施等问题。因此,与此相关的常见词也会经常出现,如“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等等。
⑥理解文中出现的一些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或诗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首先要理解这些词语所在句段的内容,从该句的基本意义出发,结合上下文作出合理的引申或判断,然后在将结论代入原文进行验证。
(2)理解材料中的重要句子,即关键句。
关键句在材料中通常有以下几种:一是提示段意的重点语句,主要是段的起始句或结论性的句子;二是提示材料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主要位于材料开头、结尾段落,当然也有在段落的中间的概括性语句;三是提示材料脉络层次的句子。因此阅读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句,看到关键句就做个记号或圈注,抓住了关键句就把握住了材料的精髓。
逐段阅读的通常做法是简明标记,即可以对阅读的材料进行圈点划线,边注眉批。为加深对材料内容的印象,尽快理解材料的内容,对关键词和句子应该边读边用自己习惯的形式做一个记号,例如:画圈,画线。对于主题内容一目了然的自然段、层次,可直接在后面用简短的词、句边注眉批。 这样可以减轻再次阅读的负担,节省时间。
4、把握材料,归纳段意
通过两次阅读,应试者对材料内容已经由感性认知上升到抽象理解,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阅读的材料的各个自然段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出其段落大意。广东公务员考试网专家为应试者概括了以下两种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1)总结概括法。
当自然段中没有关键句,整段材料只是以一种陈述事实的方式将信息罗列出来,需要我们通过对该自然段材料进行综合的分析、概括,进而归纳出该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例如:
2001年初,在南方某城市,当许多前一年的本科生还在为找工作犯愁时,该市一家高级技术学校九六级高级技工班的38名学生,却早被用人单位高薪抢购一空。在由某市劳动保障局举办的2001年秋季外商投资企业招聘洽谈会上,一家塑料制品公司急需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塑料某局技工,在招聘会竞相开出了年薪十六万元的“天价”。在人才市场上,一些社会急需的“技工人才”的身价开始暴涨,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技术的蓝领工人将吃香。
通过对上面材料的分析归纳,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出材料的大意,即市场上急需高级技工人才。
(2)关键句概括法。
每个自然段所反映的内容有时会以提纲挈领的方式直接出现在段落最前方,即每段的第一个句子;或者以总结段落内容的形式出现在自然段的最后,即每段的最后一句话;有时也会在段落的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时一个自然段中会有两个以上的关键句,每个关键句引领一个内容,这种描述方法相对上面三种关键句概括法要复杂一些,需要应试者全面把握这些关键句,然后整合、归纳出这个自然段的意义。例如:
材料3 据报道,全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救助水平最高的达到344元,最低的只有100元左右。而农村社会救助与城镇低保相比,其救助水准显得更低。以2002年为例,农村社会救助对象总数为6000万人,得到救济的传统救济困难户为17714万人,五保户213.3万人,其他救济对象250.5万,以上三类人相加得到救济的人数为2235.2万人。年人均749元,月人均62元,如果按照社会救助对象总数计算,月人均23元。在救灾方面,灾民总数为3.7亿人,直接经济损失1717.4亿元,国家用于灾民生活的救济款为40亿元,人均10.8元,更是杯水车薪。
城镇公民基本上得到了宪法所规定的物质保障权利,贫者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病者有医疗社会救助,大病不用愁;下岗者有失业社会救助,以待东山再起;老者有养老社会救助,颐养天年。而作为农村公民则对宪法所规定的这种物质保障权利大部分不能得到,病者无医疗社会救助;失业者无失业社会救助;贫者(灾者)所得到的定期社会救济和临时社会救济并非是“应保尽保”,(节选自湖北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往往只有16%~50%的贫困者受惠;老者得到救助的也并非是全体老人,只有“三无对象”的五保户,甚至连五保户也只有70%左右得到救助。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救助处于一种无法律可依,无程序可循的无序状态。
材料3共有两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有一个关键句。第一个自然段的关键句在段首,“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相比,农村社会救助的水准更低”。后面的内容则是通过举例来支持这一观点,因此,这句话就是这个自然段的关键句,也就是其段落大意。同样,第二个自然段的关键句是段尾的那一句,第二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就是“与城镇公民生活保障相比,我国的农村社会救助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态”。再归纳一下这两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就可以概括出材料3的主要内容,即我国城镇与农村社会贫困人口的生活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状态。
5、归类材料,提炼中心
通过对各组材料的分析归纳、概括段意,应试者已经对材料能够有了比较系统的把握,接下来就需要对材料进行合并归类了。所谓的合并归类是指通过对材料上下文之间的比较,将阐述同一问题的材料归在一类,理清各材料的段落层次,从而为归纳中心思想做好铺垫。
应试者在进行材料归类时一定要注意材料所反映的主题的一致性。申论材料虽然结构比较混乱、内容多且复杂,但其所反映的主题内容一定是统一的。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材料,它总会有一个中心思想,或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或批判什么,或驳斥某些观点,或介绍某件事情,或传播某些知识,或抒发某种情感等,只要把握准了材料的观点和态度,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就能很容易得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另外,在归纳中心思想时,必须要对材料有整体的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抓住本质进行概括。
推荐阅读:
2012年政法干警考试申论归纳概括题常见问题及作答技巧
相关文章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强化练习23
- 2016年湖北公务员数学运算习题精解(40)
- 2016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明镜照己 昏镜照人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习题精解(41)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素材:城管执法要具备人情味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练习27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练习(51)
- 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网:常识判断习题精讲<11>
- 2016湖北公务员考试法律重点复习题(11)
- 2016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推动时代前进的力量-合作
- 打好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攻坚战”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素材:让农民工远离“讨薪之痛”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习题精解(40)
- 2016年湖北公务员申论写作易入两大误区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素材:财商教育是“创富时代”的必修课
相关问题
- 江西省在职公务员,已工作三年有余,请问我是否可以报考湖北省公务员考试?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有官方指定教材吗?
- 省考考上入职后(没有工作年限限制的单位)可以在当年报考国家公务员考试吗?
- 我是2016年毕业的大专生,可以参加2016年的公务员考试吗?
- 2016年毕业的本科学生可以报考2016年的公务员考试吗?
- 湖北公务员考试对留学回国人员学历有何要求?
- 2015年退伍士兵能不能参加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退伍义务兵和士官可以报考不)
- 湖北公务员考试对雷同试卷如何处理?
- 湖北公务员考试违纪违规人员如何处理?
- 我是15年毕业的大专生,通信技术专业,可以参加16年公务员考试吗?
- 2015年毕业的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吗
- 我是六月份拿毕业证,可以报考3月份的湖北公务员考试吗
- 湖北公务员考试如何提供两年基层工作经历证明?
- 湖北公务员笔试结束后,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划定的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如何理解?
- 湖北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资格初审工作由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