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半月谈》第22期
半月谈是2013年湖北公务员考试必看资料,湖北公务员考试网将每期按时更新,还请考生注意查看。以下是《半月谈》2012年第22期内容:
中国奇迹的密码就是改革开放。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到十三大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一直到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的深入贯彻落实,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求充分发挥中央部门、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广大农民依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建奇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兴起。初始阶段的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从放开搞活、放权让利和引进资金、技术、管理起步。
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的改革开放更加注重制度的建设、完善、创新,更加注重主动融入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发展就要不断破解难题,改革就是要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动力,开辟道路。中国3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的历史,就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未来的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经济总量已经跃升至世界第二,经济地位快速提升,但人均GDP还排在世界80名以后,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我们必须依靠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虽然当前正面临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发展的成本全面提升,发展的风险也在加大,但困难和压力可以转化为转型升级、开拓创新的动力,能否赢得发展机遇,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步伐。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要求,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在全球经济再平衡和新一轮工业革命来临的大背景中,中国经济如何完成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如何快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效率,如何加速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如何在完善宏观调控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如何节能减排,突破资源环境制约的瓶颈,如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全体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共享发展成果?破解这些重大课题,需要“顶层设计”的科学与智慧,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与胆略。
因此,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领域的制度建设,将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因素。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领导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义无反顾的牺牲,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实现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今天,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要求8000多万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肩负起民族和时代赋予的责任。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创造出持续30多年高速发展的奇迹,也必将继续推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
推荐阅读:
2012年《半月谈》第21期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经过近代史的百年屈辱,曾经千疮百孔,一穷二白。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新的历史。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以充分的自信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奇迹的密码就是改革开放。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到十三大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一直到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的深入贯彻落实,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求充分发挥中央部门、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广大农民依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建奇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兴起。初始阶段的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从放开搞活、放权让利和引进资金、技术、管理起步。
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的改革开放更加注重制度的建设、完善、创新,更加注重主动融入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发展就要不断破解难题,改革就是要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动力,开辟道路。中国3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的历史,就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未来的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经济总量已经跃升至世界第二,经济地位快速提升,但人均GDP还排在世界80名以后,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我们必须依靠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虽然当前正面临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发展的成本全面提升,发展的风险也在加大,但困难和压力可以转化为转型升级、开拓创新的动力,能否赢得发展机遇,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步伐。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要求,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在全球经济再平衡和新一轮工业革命来临的大背景中,中国经济如何完成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如何快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效率,如何加速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如何在完善宏观调控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如何节能减排,突破资源环境制约的瓶颈,如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全体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共享发展成果?破解这些重大课题,需要“顶层设计”的科学与智慧,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与胆略。
因此,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领域的制度建设,将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因素。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领导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义无反顾的牺牲,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实现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今天,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要求8000多万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肩负起民族和时代赋予的责任。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创造出持续30多年高速发展的奇迹,也必将继续推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
推荐阅读:
2012年《半月谈》第21期
相关文章
- 2016年《半月谈》第3期:转型期依法行政的基层考问
- 2016年《半月谈》第2期:城市也是新市民的家园
- 2016年《半月谈》第1期:攻坚结构性改革
- 2015年《半月谈》第24期:文山会海也是腐败
- 2015年《半月谈》第23期:地下炒油乱象
- 2015年《半月谈》第22期:从发展看民生
- 2015年《半月谈》第21期:创新是跨越“陷阱”的原动力
- 2015年《半月谈》第20期:请呵护我们的旅游品牌
- 2015年《半月谈》第19期:乡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 2015年《半月谈》第18期:乡村“社会病”该治了
- 2015年《半月谈》第17期:向历史汲取成长的力量
- 2015年《半月谈》第16期:别轻忽了新科技风险
- 2015年《半月谈》第15期:何处寻找大智慧
- 2015年《半月谈》第14期:让法规制度的力量充分释放
- 2015年《半月谈》第13期:发展自信,也是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