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半月谈》第12期
很多考生头疼申论答题怎么答,申论考试怎么复习才最有效。通过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大纲了解,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工作执行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因此,考生唯有提高以上几方面的能力,才能在申论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考生也需要明白,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知识的积累,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读社会热点,积累考试素材,是应对申论的取本之道。考生可通过多看、多听来达到积累申论写作素材的目的。
半月谈是历年考生参加湖北公务员考试必看资料,考生也可通过2014年湖北公务员考试提前复习教材中的申论部分掌握更多的申论答题技巧和备考方法。现湖北公务员考试网将每期按时更新半月谈信息,建议考生可ctrl+D收藏本站,以便随时关注最新资讯和考试信息。以下是《半月谈》2013年第12期内容:
历史告诉未来:植根人民,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现实警醒人们:脱离群众,是社会面临的最大危险。
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今天的社会大众,利益结构在分化,权益诉求在增强,自主发展、自由流动、自我组织的空间在扩展。却有一些党员干部,无视现实,不思进取,群众观念在淡化,奢靡之风在蔓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的现象在滋生。网络不时曝光问题官员的“放大效应”,一再引发干部队伍的“形象冲击”。
社会转型中的干群关系,正经历严峻的挑战。
看一看群众眼里的不少官员是什么形象:整天忙忙碌碌,却又高高在上。
一是跑上面多,跑饭局多,跑基层少。上面有项目审批,有政策倾斜,有转移支付,自然要全力公关,跑部钱进。饭局上有客商投资,有领导接待,有圈子营造,君不闻“一晚八顿饭,回家还要煮面条”?身体毕竟不是铁打的,还有多少精力去跑基层呢?
二是说官话易,说洋话易,说白话难。讲真话需要良知,有风险,讲新话需要思想,又不会,讲白话需要生活,不深入。既然如此,官话、套话、空话便百说不厌,言不由衷,奈何?现在干部的学历文凭也高,出国考察也多,遇有外商投资,简单的外语随口也能说上几句,这也是知识化国际化的进步。可是,久而久之,不会说群众听得懂的话,跟他们拉不了家常,心思也就很难再贴到一起。
三是与领导亲,与老板亲,与群众远。领导决定自己工作的评价,仕途的升迁,老板影响自己的政绩,经济的数字,哪一方面都含糊不得。对基层的老百姓呢?也就显得越来越冷漠、疏远了。
于是,干群关系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许多矛盾也在不知不觉中生成、积累。
一边是维护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一边是越级上访的人员不曾停息,而且其中的许多问题日积月累,利益纠缠一时也很难理清。于是,上访和截访,成了一个矛盾的螺旋。一边是经济发展需要征地拆迁,一边是群众不满被动上楼刨坟,尽管工业化城镇化声势逼人,但老百姓更为看重的还是一家一户的日常生计。一边是批评群众思想落后,送出“刁民”称谓,一边是诘难干部违法违规,生出“仇官”心态。错位化的利益冲突加上情绪性的话语表达,损害了应有的鱼水关系。
由此,政府的公信力一再受到社会的拷问。每有社会矛盾、突发事件,政府的声音发出,首先遭遇的常常是舆论不分青红皂白的质疑。这里确实有一个走出负面思维的问题。
但是,转换一下视角,为什么群众通过正常性渠道反映问题常常被一再漠视甚至压制,而一旦发出网帖往往就能得到特别关注?是真心解决群众问题还是只为爱惜羽毛?为什么群众采取正常性上访常常被一再推脱,而一旦矛盾激化往往就无政策底线的予取予求?这种 “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套路是什么导向?这种集四川公务员共资源过度倾斜的模式可否批量复制?
显然,各级干部对群众心态的变化,也当深刻反思其中的症结。
密切联系群众,传承优良作风,我们不可须臾松懈。同时也要看到作风深层的问题,还当审视、矫正一些领导干部的行政思维、施政心态和执政理念。
毋庸置疑,当下各级干部的主流,其精神风貌是奋发激昂的,其工作状态是拼命奉献的,其发展思路是改革开放的。但也应清醒看到,有一些不良倾向在抬头:或奉行实用主义,理想信念淡了,道德境界低了,更讲究物质生活的享受,沉溺个人利益的诉求;或特权心态膨胀,将手中的权力资源据为私有,视为身份的特殊象征,变为利益的设租寻租,用于子女的拼爹游戏;或取向短期行为,热心形象工程,炮制花样文章,陷身击鼓传花,只图任内政绩的一时光鲜,不管平台负债的压力山大,自有后任背负;不管企业污染的隐患深重,自有社会消化;不管发展资源的枯竭红线,自有子孙承受。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看待身边的群众,看待手中的权力?
我们总是习惯于单向度地想着去代表群众的利益,去推动群众的发展,去提升群众的觉悟。其实,按照群众路线和政治文明的标准去衡量,我们还当转换思维,转变观念,充分尊重群众的自主权利,真诚呼应群众的喜怒哀乐,努力契合群众的意愿需求。
再响亮的鼓呼,再有力的动员,如果依赖的仅仅是领导的一厢情愿和政府的行政强势,也难以保证赢得群众自觉的认同和普遍的响应。更何况,我们并不能保证每一项发展决策都是科学的,每一种利益调控都是公正的。这方面的教训很多,需要我们认真汲取。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人民群众的正确选择,是共产党人权力来源的历史根基;人民群众的当家作主,是共产党人民主政治的现代表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执政的政治伦理;人民的支持人民的拥戴,是共产党人执政的合法正当;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幸福价值无上,是共产党人执政的永恒信念。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3年《半月谈》第11期
半月谈是历年考生参加湖北公务员考试必看资料,考生也可通过2014年湖北公务员考试提前复习教材中的申论部分掌握更多的申论答题技巧和备考方法。现湖北公务员考试网将每期按时更新半月谈信息,建议考生可ctrl+D收藏本站,以便随时关注最新资讯和考试信息。以下是《半月谈》2013年第12期内容:
回到群众中去
为人民服务,简简单单的五个大字,承载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感,焕发着共产党人的生命力。历史告诉未来:植根人民,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现实警醒人们:脱离群众,是社会面临的最大危险。
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今天的社会大众,利益结构在分化,权益诉求在增强,自主发展、自由流动、自我组织的空间在扩展。却有一些党员干部,无视现实,不思进取,群众观念在淡化,奢靡之风在蔓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的现象在滋生。网络不时曝光问题官员的“放大效应”,一再引发干部队伍的“形象冲击”。
社会转型中的干群关系,正经历严峻的挑战。
看一看群众眼里的不少官员是什么形象:整天忙忙碌碌,却又高高在上。
一是跑上面多,跑饭局多,跑基层少。上面有项目审批,有政策倾斜,有转移支付,自然要全力公关,跑部钱进。饭局上有客商投资,有领导接待,有圈子营造,君不闻“一晚八顿饭,回家还要煮面条”?身体毕竟不是铁打的,还有多少精力去跑基层呢?
二是说官话易,说洋话易,说白话难。讲真话需要良知,有风险,讲新话需要思想,又不会,讲白话需要生活,不深入。既然如此,官话、套话、空话便百说不厌,言不由衷,奈何?现在干部的学历文凭也高,出国考察也多,遇有外商投资,简单的外语随口也能说上几句,这也是知识化国际化的进步。可是,久而久之,不会说群众听得懂的话,跟他们拉不了家常,心思也就很难再贴到一起。
三是与领导亲,与老板亲,与群众远。领导决定自己工作的评价,仕途的升迁,老板影响自己的政绩,经济的数字,哪一方面都含糊不得。对基层的老百姓呢?也就显得越来越冷漠、疏远了。
于是,干群关系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许多矛盾也在不知不觉中生成、积累。
一边是维护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一边是越级上访的人员不曾停息,而且其中的许多问题日积月累,利益纠缠一时也很难理清。于是,上访和截访,成了一个矛盾的螺旋。一边是经济发展需要征地拆迁,一边是群众不满被动上楼刨坟,尽管工业化城镇化声势逼人,但老百姓更为看重的还是一家一户的日常生计。一边是批评群众思想落后,送出“刁民”称谓,一边是诘难干部违法违规,生出“仇官”心态。错位化的利益冲突加上情绪性的话语表达,损害了应有的鱼水关系。
由此,政府的公信力一再受到社会的拷问。每有社会矛盾、突发事件,政府的声音发出,首先遭遇的常常是舆论不分青红皂白的质疑。这里确实有一个走出负面思维的问题。
但是,转换一下视角,为什么群众通过正常性渠道反映问题常常被一再漠视甚至压制,而一旦发出网帖往往就能得到特别关注?是真心解决群众问题还是只为爱惜羽毛?为什么群众采取正常性上访常常被一再推脱,而一旦矛盾激化往往就无政策底线的予取予求?这种 “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套路是什么导向?这种集四川公务员共资源过度倾斜的模式可否批量复制?
显然,各级干部对群众心态的变化,也当深刻反思其中的症结。
密切联系群众,传承优良作风,我们不可须臾松懈。同时也要看到作风深层的问题,还当审视、矫正一些领导干部的行政思维、施政心态和执政理念。
毋庸置疑,当下各级干部的主流,其精神风貌是奋发激昂的,其工作状态是拼命奉献的,其发展思路是改革开放的。但也应清醒看到,有一些不良倾向在抬头:或奉行实用主义,理想信念淡了,道德境界低了,更讲究物质生活的享受,沉溺个人利益的诉求;或特权心态膨胀,将手中的权力资源据为私有,视为身份的特殊象征,变为利益的设租寻租,用于子女的拼爹游戏;或取向短期行为,热心形象工程,炮制花样文章,陷身击鼓传花,只图任内政绩的一时光鲜,不管平台负债的压力山大,自有后任背负;不管企业污染的隐患深重,自有社会消化;不管发展资源的枯竭红线,自有子孙承受。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看待身边的群众,看待手中的权力?
我们总是习惯于单向度地想着去代表群众的利益,去推动群众的发展,去提升群众的觉悟。其实,按照群众路线和政治文明的标准去衡量,我们还当转换思维,转变观念,充分尊重群众的自主权利,真诚呼应群众的喜怒哀乐,努力契合群众的意愿需求。
再响亮的鼓呼,再有力的动员,如果依赖的仅仅是领导的一厢情愿和政府的行政强势,也难以保证赢得群众自觉的认同和普遍的响应。更何况,我们并不能保证每一项发展决策都是科学的,每一种利益调控都是公正的。这方面的教训很多,需要我们认真汲取。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人民群众的正确选择,是共产党人权力来源的历史根基;人民群众的当家作主,是共产党人民主政治的现代表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执政的政治伦理;人民的支持人民的拥戴,是共产党人执政的合法正当;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幸福价值无上,是共产党人执政的永恒信念。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3年《半月谈》第11期
相关文章
- 2016年《半月谈》第3期:转型期依法行政的基层考问
- 2016年《半月谈》第2期:城市也是新市民的家园
- 2016年《半月谈》第1期:攻坚结构性改革
- 2015年《半月谈》第24期:文山会海也是腐败
- 2015年《半月谈》第23期:地下炒油乱象
- 2015年《半月谈》第22期:从发展看民生
- 2015年《半月谈》第21期:创新是跨越“陷阱”的原动力
- 2015年《半月谈》第20期:请呵护我们的旅游品牌
- 2015年《半月谈》第19期:乡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 2015年《半月谈》第18期:乡村“社会病”该治了
- 2015年《半月谈》第17期:向历史汲取成长的力量
- 2015年《半月谈》第16期:别轻忽了新科技风险
- 2015年《半月谈》第15期:何处寻找大智慧
- 2015年《半月谈》第14期:让法规制度的力量充分释放
- 2015年《半月谈》第13期:发展自信,也是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