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之巧用修辞润色
纵观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佳作,运用修辞美化语言是极为普遍的,也是最容易收到效果的。修饰申论文章的语言,可以运用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之感;运用假设句、反问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比喻,拟人能化腐朽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往往会收到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的效果。排比则能使文章腾挪跌宕,波澜起伏,让论点严密透彻,感情奔放激烈,增强语言的气势,使考官也心潮澎湃。考生同时可结合2014年湖北公务员考试提前复习教材备考,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申论写作技巧。
一、比喻
比喻的作用在于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好的比喻往往能以简约的文辞、生动的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
二、排比
排比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效果的修辞手法。用排比进行议论说理,不仅句式整齐,还可以增强情感和行文的气势。那种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气势,会让人领略到不可遏止的巨大力量。
三、设问
设问是为了强调某种观点或看法,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做出回答,以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的修辞方法。它在申论中的功用侧重引出问题、原因或对策,对“回答”的内容起强化作用。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方式在上下文之间起到承接上文、引出下文并强化下文的作用,有利于把阅卷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下文即问题的要害与解决的策略上,比平铺直叙的论证方法有更为强烈的“戏剧效果”,一篇文章中适当使用,可为作答者增色加分。湖北公务员考试网专家认为,申论中使用设问侧重引出问题、原因或者对策,可以有效强化“回答”的内容。自问自答更易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下文即问题的症结及解决对策上。
【示例1】强调问题
目前民生领域的渎职犯罪,突出表现在那些方面?按照反渎职侵权部门的总结,可以看出此类犯罪重点发生在征地拆迁、安全生产、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就学等方面。
【示例2】强调原因
公办养老院这块蛋糕何以如此诱人,让“特权”老人争相占用,致使真正的弱势群体一床难求?理由很现实,公办养老院设施齐全、服务完善、所处地段较好,护理人员队伍相对稳定,再加上长期由政府投资、经营管理,定价收费标准相对较低,因此广受老年人信赖。
【示例3】强调对策
想想网络断线的时候,有多少人坐立不安?有多少人在网络社区十分活跃,在现实世界却不愿与人交往,患上了社交恐惧症?从国家的战略安全上说,必须要防备技术整体失灵下的联络问题;从个人生活健康上讲,则应当与技术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形成过分依赖。
四、对偶
对偶是平时最常见又最常用的修辞之一,它是用字数相同、结构形式上相似或相同,意义上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它便于吟诵,易于记忆;常用于诗词,给人以音乐的美感;且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五、拟人
拟人化可以使枯燥的道理变得生动有趣,因而能增添提示语的审美效果。如“谢谢你给我的爱,今生今世我难忘怀──小草说”。由于采用了拟人化手法,使内容变得更为真实、具体、形象、感人,收到的效果是单纯陈述所达不到的。
六、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只发出提问,不作回答,其表达的正面或反面意思蕴含于问句之中。句末一般用问号,也有的用感叹号,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反问同样是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手法,一般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如表示重视、轻蔑、愤慨等,申论中可起到强调观点、增强气势、占据辩论制高点的作用,使论证具有无可辩驳的强大力量。
反问的基本形式有两种:
示例: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撇开群众的意见,置群众的呼声于不顾,关起门来决策可能取得有利的结果?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把高风险化工项目、对人的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高度危害性的化学原料摆在居民区、闹市区乃至交通枢纽、防洪堤岸,当地政府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推荐阅读:
2014年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八大经验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一、比喻
比喻的作用在于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好的比喻往往能以简约的文辞、生动的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
二、排比
排比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效果的修辞手法。用排比进行议论说理,不仅句式整齐,还可以增强情感和行文的气势。那种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气势,会让人领略到不可遏止的巨大力量。
三、设问
设问是为了强调某种观点或看法,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做出回答,以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的修辞方法。它在申论中的功用侧重引出问题、原因或对策,对“回答”的内容起强化作用。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方式在上下文之间起到承接上文、引出下文并强化下文的作用,有利于把阅卷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下文即问题的要害与解决的策略上,比平铺直叙的论证方法有更为强烈的“戏剧效果”,一篇文章中适当使用,可为作答者增色加分。湖北公务员考试网专家认为,申论中使用设问侧重引出问题、原因或者对策,可以有效强化“回答”的内容。自问自答更易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下文即问题的症结及解决对策上。
【示例1】强调问题
目前民生领域的渎职犯罪,突出表现在那些方面?按照反渎职侵权部门的总结,可以看出此类犯罪重点发生在征地拆迁、安全生产、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就学等方面。
【示例2】强调原因
公办养老院这块蛋糕何以如此诱人,让“特权”老人争相占用,致使真正的弱势群体一床难求?理由很现实,公办养老院设施齐全、服务完善、所处地段较好,护理人员队伍相对稳定,再加上长期由政府投资、经营管理,定价收费标准相对较低,因此广受老年人信赖。
【示例3】强调对策
想想网络断线的时候,有多少人坐立不安?有多少人在网络社区十分活跃,在现实世界却不愿与人交往,患上了社交恐惧症?从国家的战略安全上说,必须要防备技术整体失灵下的联络问题;从个人生活健康上讲,则应当与技术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形成过分依赖。
四、对偶
对偶是平时最常见又最常用的修辞之一,它是用字数相同、结构形式上相似或相同,意义上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它便于吟诵,易于记忆;常用于诗词,给人以音乐的美感;且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五、拟人
拟人化可以使枯燥的道理变得生动有趣,因而能增添提示语的审美效果。如“谢谢你给我的爱,今生今世我难忘怀──小草说”。由于采用了拟人化手法,使内容变得更为真实、具体、形象、感人,收到的效果是单纯陈述所达不到的。
六、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只发出提问,不作回答,其表达的正面或反面意思蕴含于问句之中。句末一般用问号,也有的用感叹号,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反问同样是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手法,一般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如表示重视、轻蔑、愤慨等,申论中可起到强调观点、增强气势、占据辩论制高点的作用,使论证具有无可辩驳的强大力量。
反问的基本形式有两种:
示例: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撇开群众的意见,置群众的呼声于不顾,关起门来决策可能取得有利的结果?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把高风险化工项目、对人的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高度危害性的化学原料摆在居民区、闹市区乃至交通枢纽、防洪堤岸,当地政府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推荐阅读:
2014年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八大经验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强化练习23
- 2016年湖北公务员数学运算习题精解(40)
- 2016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明镜照己 昏镜照人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习题精解(41)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素材:城管执法要具备人情味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练习27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练习(51)
- 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网:常识判断习题精讲<11>
- 2016湖北公务员考试法律重点复习题(11)
- 2016湖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推动时代前进的力量-合作
- 打好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攻坚战”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素材:让农民工远离“讨薪之痛”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习题精解(40)
- 2016年湖北公务员申论写作易入两大误区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素材:财商教育是“创富时代”的必修课

- 江西省在职公务员,已工作三年有余,请问我是否可以报考湖北省公务员考试?
- 2016年湖北公务员考试有官方指定教材吗?
- 省考考上入职后(没有工作年限限制的单位)可以在当年报考国家公务员考试吗?
- 我是2016年毕业的大专生,可以参加2016年的公务员考试吗?
- 2016年毕业的本科学生可以报考2016年的公务员考试吗?
- 湖北公务员考试对留学回国人员学历有何要求?
- 2015年退伍士兵能不能参加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退伍义务兵和士官可以报考不)
- 湖北公务员考试对雷同试卷如何处理?
- 湖北公务员考试违纪违规人员如何处理?
- 我是15年毕业的大专生,通信技术专业,可以参加16年公务员考试吗?
- 2015年毕业的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吗
- 我是六月份拿毕业证,可以报考3月份的湖北公务员考试吗
- 湖北公务员考试如何提供两年基层工作经历证明?
- 湖北公务员笔试结束后,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划定的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如何理解?
- 湖北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资格初审工作由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