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半月谈》第6期
很多考生头疼申论答题怎么答,申论考试怎么复习才最有效。通过2014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大纲了解,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工作执行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因此,考生唯有提高以上几方面的能力,才能在申论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考生也需要明白,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知识的积累,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读社会热点,积累考试素材,是应对申论的取本之道。考生可通过多看、多听来达到积累申论写作素材的目的。
半月谈是历年考生参加湖北公务员考试必看资料,考生也可通过2014年湖北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中的申论部分掌握更多的申论答题技巧和备考方法。现湖北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hbgwy.org/)将每期按时更新半月谈信息,建议考生可ctrl+D收藏本站,以便随时关注最新资讯和考试信息。以下是《半月谈》2014年第6期内容:
然而,新一轮改革刚刚迈开脚步,我们就已经听到了声声警钟——
政府改革,实施简政放权是一次攻坚。有企业作证:一些政府部门与“红顶中介”沆瀣一气,假放权真放水,不少审批权力摇身一变,跳出了政府的壳,沾上了市场的边,前置的名目更多了,收费的自由度更大了;农村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是一个热点。
有媒体披露:多路资本争相下乡,打着“土地流转”“助农增收”等幌子,乘机圈占囤积,控制大片土地,争夺农民财产权利,攫取政府的政策红利和土地的增值潜力;国企改革,发展混合经济是一条路径。有领导告诫: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
改革再出发,我们又一次燃烧着激情,憧憬着梦想,但还应保有清醒的理性和高度的警觉。改革的运行不能被扭曲,改革的红利不能被截留,改革的公信力不能被损害。
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新一轮改革的政治宣示和价值取向。改革的社会公信力正在于此。还原改革的真谛,维护改革的形象,焕发改革的力量,就当努力践行这一宣示,始终坚守这一取向,让公平正义成为广大百姓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去感知、从个体生存发展中去触摸的生动情景。
对政府部门,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改革本是要清除官员特权,为什么官员又腾挪出新的寻租空间?改革本就在为权力打造制度笼子,为什么权力依然有随意破笼而出的能耐?看来,仅有政治权威的震慑、触及灵魂的洗礼和问责制度的施行还不够,还需有权力清单的规范、公开透明的监督,还需以人民当家做主的进步、社会法治文明的建设去引领,去倒逼。
对强势资本,必须把市场规则坚持到底。资本的天性就是要市场逐利。但是,这只能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实现,靠创新的经营管理赢取。政府放权于市场,还得监管好市场。社会需要解放资本,也需要节制资本,任何依仗行政垄断借势权力依傍冀望于超规则竞争和超国民待遇的行为,都是对市场的亵渎和对社会的破坏。
对普通百姓,必须把改革真正赋权到位。为人民改革,其要义就是真正赋予他们平等的改革参与权、改革自主权和改革获益权。
改革是阳光的事业。有公开才有参与,有参与才有监督,有监督才有到位。一如行政审批改革,尽管有壮士断腕的雄心,有立竿见影的成效,但并不能回避基层的种种异化。症结在哪里?暗箱操作空间大,权力监督制约少。
其实,项目审批的环节哪些最该放,承接职能的中介究竟中不中,权力下放的动作是真还是假,市场中人最清楚。只是,在一个缺失公众有效参与的自闭式运行中,很难避免出现应景性改革、挤压性改革和选择性改革,这样的改革能不跑偏吗?
改革的推进,应当尊重民众自主的选择。在当下展开的农地产权制度变革中,广大农民拥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本来,作为农村改革的主体,农民最明白适合自己双脚的鞋子是什么。
土地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家庭经营精耕细作仍然契合留守人力的特点,仍然有其投入产出的效率,为什么在一些官员的意识中就被否定了呢?有些在地方政府追捧中的资本,不顾农民意愿纷纷下乡以租赁、入股等形式强势圈占土地,他们的经营主业与农业本无牵连,他们的项目开发对当地农民的发展也并无助益,显然是另有所图。
而仅靠土地租金收入的农民生活水平必然下降,发展机会也必然压缩。农民真正盼望的,是更为便捷的社会化服务,更为广阔的合作化平台,还有更多保障的财产性权利,从“三权分离”中更多地享有农地的各项权能和增值收益。
让每一个百姓都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应是改革的底线伦理。遥想当年,在轰轰烈烈减员增效的国企改制中,一些地方政府 “一卖了之”,大批职工被一次性买断工龄下岗,一些人连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他们更多地支付着改革的成本,承受着改革的阵痛。而在权力与资本的勾结中,又有多少人急速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写就了自己的暴富神话。
如今,国企新一轮改革开始了,发展多种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已是一个路径选择。社会舆论特别关注,当年改革的教训是否已经汲取,会不会重演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幕。我想还应考问,员工的权益如何保障?改革“六十条”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不失为一个良策。
多少年来,我们从未疏于改革意义的宣传,从未怀疑改革初衷的真诚,从未放弃改革目标的进击。但是,不少社会曾经寄予热望的改革,往往被特殊利益集团扭曲,甚至演变为对社会和民众财富的掠夺。
于是就导致一些改革的停滞,回潮,变味,于是就诱发一些民众的疲劳综合征,集体冷漠症,改革恐惧症。改革又已涨满风帆,我们绝不能浪费改革的宝贵机遇,绝不能损害改革的社会公信。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4年《半月谈》第5期
半月谈是历年考生参加湖北公务员考试必看资料,考生也可通过2014年湖北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中的申论部分掌握更多的申论答题技巧和备考方法。现湖北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hbgwy.org/)将每期按时更新半月谈信息,建议考生可ctrl+D收藏本站,以便随时关注最新资讯和考试信息。以下是《半月谈》2014年第6期内容:
改革公信力不得损害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这红利就是社会创造活力的解放、发展自由的保障,就是公民民主权益的张扬、民生福利的提升。然而,新一轮改革刚刚迈开脚步,我们就已经听到了声声警钟——
政府改革,实施简政放权是一次攻坚。有企业作证:一些政府部门与“红顶中介”沆瀣一气,假放权真放水,不少审批权力摇身一变,跳出了政府的壳,沾上了市场的边,前置的名目更多了,收费的自由度更大了;农村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是一个热点。
有媒体披露:多路资本争相下乡,打着“土地流转”“助农增收”等幌子,乘机圈占囤积,控制大片土地,争夺农民财产权利,攫取政府的政策红利和土地的增值潜力;国企改革,发展混合经济是一条路径。有领导告诫: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
改革再出发,我们又一次燃烧着激情,憧憬着梦想,但还应保有清醒的理性和高度的警觉。改革的运行不能被扭曲,改革的红利不能被截留,改革的公信力不能被损害。
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新一轮改革的政治宣示和价值取向。改革的社会公信力正在于此。还原改革的真谛,维护改革的形象,焕发改革的力量,就当努力践行这一宣示,始终坚守这一取向,让公平正义成为广大百姓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去感知、从个体生存发展中去触摸的生动情景。
对政府部门,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改革本是要清除官员特权,为什么官员又腾挪出新的寻租空间?改革本就在为权力打造制度笼子,为什么权力依然有随意破笼而出的能耐?看来,仅有政治权威的震慑、触及灵魂的洗礼和问责制度的施行还不够,还需有权力清单的规范、公开透明的监督,还需以人民当家做主的进步、社会法治文明的建设去引领,去倒逼。
对强势资本,必须把市场规则坚持到底。资本的天性就是要市场逐利。但是,这只能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实现,靠创新的经营管理赢取。政府放权于市场,还得监管好市场。社会需要解放资本,也需要节制资本,任何依仗行政垄断借势权力依傍冀望于超规则竞争和超国民待遇的行为,都是对市场的亵渎和对社会的破坏。
对普通百姓,必须把改革真正赋权到位。为人民改革,其要义就是真正赋予他们平等的改革参与权、改革自主权和改革获益权。
改革是阳光的事业。有公开才有参与,有参与才有监督,有监督才有到位。一如行政审批改革,尽管有壮士断腕的雄心,有立竿见影的成效,但并不能回避基层的种种异化。症结在哪里?暗箱操作空间大,权力监督制约少。
其实,项目审批的环节哪些最该放,承接职能的中介究竟中不中,权力下放的动作是真还是假,市场中人最清楚。只是,在一个缺失公众有效参与的自闭式运行中,很难避免出现应景性改革、挤压性改革和选择性改革,这样的改革能不跑偏吗?
改革的推进,应当尊重民众自主的选择。在当下展开的农地产权制度变革中,广大农民拥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本来,作为农村改革的主体,农民最明白适合自己双脚的鞋子是什么。
土地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家庭经营精耕细作仍然契合留守人力的特点,仍然有其投入产出的效率,为什么在一些官员的意识中就被否定了呢?有些在地方政府追捧中的资本,不顾农民意愿纷纷下乡以租赁、入股等形式强势圈占土地,他们的经营主业与农业本无牵连,他们的项目开发对当地农民的发展也并无助益,显然是另有所图。
而仅靠土地租金收入的农民生活水平必然下降,发展机会也必然压缩。农民真正盼望的,是更为便捷的社会化服务,更为广阔的合作化平台,还有更多保障的财产性权利,从“三权分离”中更多地享有农地的各项权能和增值收益。
让每一个百姓都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应是改革的底线伦理。遥想当年,在轰轰烈烈减员增效的国企改制中,一些地方政府 “一卖了之”,大批职工被一次性买断工龄下岗,一些人连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他们更多地支付着改革的成本,承受着改革的阵痛。而在权力与资本的勾结中,又有多少人急速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写就了自己的暴富神话。
如今,国企新一轮改革开始了,发展多种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已是一个路径选择。社会舆论特别关注,当年改革的教训是否已经汲取,会不会重演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幕。我想还应考问,员工的权益如何保障?改革“六十条”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不失为一个良策。
多少年来,我们从未疏于改革意义的宣传,从未怀疑改革初衷的真诚,从未放弃改革目标的进击。但是,不少社会曾经寄予热望的改革,往往被特殊利益集团扭曲,甚至演变为对社会和民众财富的掠夺。
于是就导致一些改革的停滞,回潮,变味,于是就诱发一些民众的疲劳综合征,集体冷漠症,改革恐惧症。改革又已涨满风帆,我们绝不能浪费改革的宝贵机遇,绝不能损害改革的社会公信。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4年《半月谈》第5期
相关文章
- 2016年《半月谈》第3期:转型期依法行政的基层考问
- 2016年《半月谈》第2期:城市也是新市民的家园
- 2016年《半月谈》第1期:攻坚结构性改革
- 2015年《半月谈》第24期:文山会海也是腐败
- 2015年《半月谈》第23期:地下炒油乱象
- 2015年《半月谈》第22期:从发展看民生
- 2015年《半月谈》第21期:创新是跨越“陷阱”的原动力
- 2015年《半月谈》第20期:请呵护我们的旅游品牌
- 2015年《半月谈》第19期:乡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 2015年《半月谈》第18期:乡村“社会病”该治了
- 2015年《半月谈》第17期:向历史汲取成长的力量
- 2015年《半月谈》第16期:别轻忽了新科技风险
- 2015年《半月谈》第15期:何处寻找大智慧
- 2015年《半月谈》第14期:让法规制度的力量充分释放
- 2015年《半月谈》第13期:发展自信,也是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