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014年国考申论主题变化
国家公务员考试自2000年至今,已走过了15载光阴。了解历年申论主题有助于对申论考试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进而对即将到来的2015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有个大致的思路,做到有备无患。以下,请看湖北公务员考试网(www.hbgwy.org)专家为你细数国考申论15年来的“沧海桑田”变迁:
2000年,考查城市工业生产布局问题,属于宏观经济问题。
这个主题的考查,专家认为现在看来是比较有前瞻性的,它考查的实质是科学发展的问题,其主题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工业生产,合理规划布局”。但在考试时,中央尚未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所以说它有一定的超前性。不过工业生产布局不科学、重复建设、影响环境的问题,是长期性、普遍性的问题,即便作答中无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经济发展规模与质量统筹兼顾、生产与环保综合协调”的原则,仍然可以提出正确的观点。
2001年,考查药品安全监管问题,属于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问题。
具体题材是,感冒药品中含有PPA,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向世界范围内发出了预警通知,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得到消息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围绕这些措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深层讨论。从政府层面上探讨了应如何维护食品药品安全。其主题是:“全面发挥职能作用,以人为本,加强监管,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2002年,考查网络引导和监管问题,为政府社会管理问题。
针对网络日益普及,网络在发挥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同时,亦显现出它的负面效应,面对网络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政府究竟该如何从容,基本主题是:“趋利避害,全面辩证认识网络的正负两种效应,履行政府职能,引导和监督网络健康发展”。
2003年,考查安全生产监管问题。
题材背景是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尽管安全生产问题是申论考查较频繁的一个“老话题”,但它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反复性,从2003年进入申论考题,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根本解决,以致资源大省山西于2009年毅然做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产业大省转型”的决策。安全生产事故的普遍存在和频繁发生,党和政府的治理思路不断调整、政策措施不断完善,表明安全监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依靠理念的不断创新,措施的不断强化,逐步实现问题的解决和形势的好转。作为一种经常性的申论热点题材,专家提醒考生应当把握: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和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政府责任,温家宝总理所论述的“安全责任重于山”,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起“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观念,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是认识和解决安全生产类热点问题始终适用的原则。
2004年,考查交通拥堵问题,为政府公共服务和城市交通建设问题。
针对交通拥堵现象严重,提出解决好城市发展中的交通问题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题材的主题同时也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适应形势,统筹协调,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同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破天荒地考查了“三农”问题。
这是因为2004年1月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既是新世纪第一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把“增加农民收入”明确写进党中央的文件,突出表明了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对申论的命题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三农”问题既体现中央政策方向,为举国所关注,又不具有其他政治话题的敏感性,因而是申论考试的理想题材。
2005年之后,“三农”成为国家公务员考试反复以不同角度出现的题材。2004年至今,中央的一次全会——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连续六个一号文件都以“三农”为主题,凸显了党和政府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也凸显了“三农”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今后“三农”问题仍将是申论命题的热点,在具体问题的选取上,命题既与近期的中央政策文件中央精神有密切的关联,又带有一定的滞后性,不会与当年的一号文件主题严密对应,以免被报考者猜中主题。因而“三农”类命题的具体切入点必将呈现一定的“反规律”特性,以求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不管具体切入点在哪里,专家认为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都应依据中央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扶农惠农政策,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不断推进改革创新,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进步,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
2006年,考查应对突发事件问题,为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建设问题。
针对近年来各地公共突发事件接连不断,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一项新课题,摆在了各级政府的面前,这也是具有长期性的问题。基本主题仍然是要遵循中央关于处置突发事件的要求和部署,把握以人为本、“依法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全面提高政府处置能力。
2007年,考查耕地保护问题。
仍属“三农”问题,但是侧重点发生了变化,将重点放在了国家土地政策上,认识问题的角度仍然是“三农”问题协调解决、社会和谐发展,要强调落实国家关于耕地保护的方针政策。
2008年,考查怒江水电开发问题。
表面题材是资源开发及其争议这一事件,实质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怒江水电开发的具体事件,引入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和谐发展源于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念,科学发展观强调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显然,作答的立意要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009年,考查产业升级和粮食安全问题。
首次采用了双主题、双题材的复合型命题形式,两种题材、两个主题之间强调的是后者,侧重粮食安全,把两者联系起来的主线是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即无论产业升级还是保障粮食安全,都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要求,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这与2008年国际上先后爆发粮食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紧密相联,时效性强,且提出的问题具有长期性、普遍性,材料一部分说明传统产业应该打破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高资源消耗的低端化生产模式,走自主创新的路子,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一部分讨论了如何提高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基本立足点仍然是党和政府的最新方针政策,比如以危机为机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危机应对方针,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部署。
2010年,考查海洋开发与保护的主题,属于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的范畴,既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也包括经济建设主题。
专家发现,同以往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相比,2010年的题材既有一脉相承的底蕴,又有自成一派的特色。所谓一脉相承,就是贯穿了一条主线——科学发展观,延续了一个倾向——偏于宏观战略和宏观经济问题;所谓自成一派,就是本次考试的取材“热中选冷”、“冷中带热”,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常见的热门话题,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则是历来申论考试罕有涉及的“冷门”题材,这样本次题材的选择就有了些“爆冷”的意味。
从题目蕴含的主旨和作答依据的理论和政策渊源上说,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唯一的正确选择。这也与2009年国家政治生活中“全党全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相联系。
2011年,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考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和黄河精神的主题。
从宏观上讲,还是围绕着科学发展观展开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在一个是它的生态维度,就是黄河的治理、生态危机这样一个问题,从生态文明的维度上展开。另外,还从文化的维度展开。它不仅仅考查的是黄河的生态维度,还考查了黄河精神这样一个文化维度。从这个层面来讲,2011年出题明显的比以往更加科学和更加综合性一些,把生态的维度和文化的维度做了一个结合。从微观上来讲,围绕着黄河的人文和黄河的一些基本科学的治理和开发技术的角度交叉进行,这就是主题。
2011年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考查农村教育和农村文化失根的主题。
大部分材料都是在论述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但是作文主题是“根”,考查乡村文化,使考生难以找到下手的角度和方向。这一点跟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有很大的改变,显示出材料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趋向更加明显。此外,这一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出现了新的出题形式,赋予考生情景,要求考生有感情地作文,突破了传统的作文形式。
无论是副省级以上试题考查的黄河精神,还是地市级考查的乡土文化,是从更深层次的层面考查考生对国家、民族“根”的认识。事实上,中华民族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治理黄河的历史,从大禹治水一直到现在,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弘扬时代正气的就是黄河,无论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气磅礴,还是“乡土文化”的依恋之情,其实都是中华情,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申论考试的命题,其实是在引导学生,特别是当代青年人,像温总理说的那样“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了解国情,弘扬时代正气,做到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考查社会道德重建的主题。
在连续两年的“回避热点”之后,2012年的考试是对社会热点的重新回归。社会道德建设是当时热门的话题,材料从食品生产、医疗、教育等领域切入,考查了对当时社会道德建设的问题表现、重要性、原因分析、具体做法的深入认识。材料中毫不避讳地沟油、恶意炒作、政绩工程等负面问题,体现了命题人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社会道德建设,也是一个综合问题,是食品安全、医疗领域、教育领域存在问题横断面的综合体。从理解的角度而言,虽然比“黄河精神”要容易,但是专家认为,这对于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更高。社会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命题思路一如既往,从“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命题。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考查公共安全的主题,是我国的大热话题。
无论是材料中重点叙述的上海火灾事件,还是市民出行的诸多问题,都是处在近年来舆论的风口浪尖的焦点问题,与以往国家公务员考试“规避过热话题”的命题手法略有不同。从主题来看,此次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考试主题仍符合科学发展观范畴,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考查了应对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等突发灾难,以及加强公共文化教育等问题,提出应急避难的原则——生命高于一切。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考查的是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弘扬主题,属于文化领域。
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材料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都有涵盖,从文化遗产与人们生活以及我国社会发展千丝万缕的联系入手,谈到了当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境,取得的成绩,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材料基本上都是以案例型材料呈现的,将要点嵌入材料之中,针对性更强,通过实实在在的故事或者事件反映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各个方面的内容,而且材料内容的阅读难度有所降低。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考查的是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繁荣发展主题,属于文化领域。
材料从北京市南城牛街改建前后居民生活条件的对比,凸显了政府部门对文物街区及文物的传承和申遗的重视,随后谈到乡村放映员王其璋以电影的形式帮助村民学习农业科技、农村和社区基层文化建设、我国汉语环境正在遭遇的威胁及面临的问题、法国保护本国文化的经验、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境。总的来说,材料阅读难度较小。文化主题不敏感,可以考查的角度较多,应加强重视。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考查的是社会心理问题,属于社会领域。
材料从第2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着手,阐述了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社会矛盾多发、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部分国民心理疾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凸显。材料谈到心理问题的涉及面十分广泛,不同群体和社会阶层都可能面临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的困扰,并列举了当前一系列“跟风”和浮躁的问题,如报班热、相亲热、买房热、投资热等,全方位展现材料对国民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探讨。材料结尾引用了作家米兰·昆德拉的经典语句,并针对这句话命制作文题目,足见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的专业性和思想性。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考查的是社会心态主题,也是社会领域。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的社会转型期,可以说这一过程伴随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国际社会的发展经验看,社会转型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盾凸显期”。理性、平和的社会情绪与国民心态,对社会转型意义重大。2014年国考市(地)级申论正是着眼于转型期的社会心态问题,“转型”二字贯穿全篇,紧扣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问题,关注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体现了国考一贯的社会问题敏感性。
15年的变迁已经看完,考生应该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考察主题有了大体的了解,2015年国家公务员总计招考职位13474个,招考人数22248人,公共科目笔试的时间为2014年11月30日,笔试内容为行测和申论,考生可参考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复习教材复习。[权题库公务员在线考试系统正式启动]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04-201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题型、题量细致分析
2000年,考查城市工业生产布局问题,属于宏观经济问题。
这个主题的考查,专家认为现在看来是比较有前瞻性的,它考查的实质是科学发展的问题,其主题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工业生产,合理规划布局”。但在考试时,中央尚未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所以说它有一定的超前性。不过工业生产布局不科学、重复建设、影响环境的问题,是长期性、普遍性的问题,即便作答中无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经济发展规模与质量统筹兼顾、生产与环保综合协调”的原则,仍然可以提出正确的观点。
2001年,考查药品安全监管问题,属于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问题。
具体题材是,感冒药品中含有PPA,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向世界范围内发出了预警通知,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得到消息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围绕这些措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深层讨论。从政府层面上探讨了应如何维护食品药品安全。其主题是:“全面发挥职能作用,以人为本,加强监管,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2002年,考查网络引导和监管问题,为政府社会管理问题。
针对网络日益普及,网络在发挥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同时,亦显现出它的负面效应,面对网络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政府究竟该如何从容,基本主题是:“趋利避害,全面辩证认识网络的正负两种效应,履行政府职能,引导和监督网络健康发展”。
2003年,考查安全生产监管问题。
题材背景是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尽管安全生产问题是申论考查较频繁的一个“老话题”,但它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反复性,从2003年进入申论考题,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根本解决,以致资源大省山西于2009年毅然做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产业大省转型”的决策。安全生产事故的普遍存在和频繁发生,党和政府的治理思路不断调整、政策措施不断完善,表明安全监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依靠理念的不断创新,措施的不断强化,逐步实现问题的解决和形势的好转。作为一种经常性的申论热点题材,专家提醒考生应当把握: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和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政府责任,温家宝总理所论述的“安全责任重于山”,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起“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观念,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是认识和解决安全生产类热点问题始终适用的原则。
2004年,考查交通拥堵问题,为政府公共服务和城市交通建设问题。
针对交通拥堵现象严重,提出解决好城市发展中的交通问题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题材的主题同时也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适应形势,统筹协调,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同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破天荒地考查了“三农”问题。
这是因为2004年1月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既是新世纪第一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把“增加农民收入”明确写进党中央的文件,突出表明了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对申论的命题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三农”问题既体现中央政策方向,为举国所关注,又不具有其他政治话题的敏感性,因而是申论考试的理想题材。
2005年之后,“三农”成为国家公务员考试反复以不同角度出现的题材。2004年至今,中央的一次全会——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连续六个一号文件都以“三农”为主题,凸显了党和政府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也凸显了“三农”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今后“三农”问题仍将是申论命题的热点,在具体问题的选取上,命题既与近期的中央政策文件中央精神有密切的关联,又带有一定的滞后性,不会与当年的一号文件主题严密对应,以免被报考者猜中主题。因而“三农”类命题的具体切入点必将呈现一定的“反规律”特性,以求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不管具体切入点在哪里,专家认为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都应依据中央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扶农惠农政策,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不断推进改革创新,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进步,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
2006年,考查应对突发事件问题,为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建设问题。
针对近年来各地公共突发事件接连不断,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一项新课题,摆在了各级政府的面前,这也是具有长期性的问题。基本主题仍然是要遵循中央关于处置突发事件的要求和部署,把握以人为本、“依法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全面提高政府处置能力。
2007年,考查耕地保护问题。
仍属“三农”问题,但是侧重点发生了变化,将重点放在了国家土地政策上,认识问题的角度仍然是“三农”问题协调解决、社会和谐发展,要强调落实国家关于耕地保护的方针政策。
2008年,考查怒江水电开发问题。
表面题材是资源开发及其争议这一事件,实质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怒江水电开发的具体事件,引入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和谐发展源于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念,科学发展观强调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显然,作答的立意要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009年,考查产业升级和粮食安全问题。
首次采用了双主题、双题材的复合型命题形式,两种题材、两个主题之间强调的是后者,侧重粮食安全,把两者联系起来的主线是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即无论产业升级还是保障粮食安全,都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要求,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这与2008年国际上先后爆发粮食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紧密相联,时效性强,且提出的问题具有长期性、普遍性,材料一部分说明传统产业应该打破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高资源消耗的低端化生产模式,走自主创新的路子,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一部分讨论了如何提高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社会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基本立足点仍然是党和政府的最新方针政策,比如以危机为机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危机应对方针,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部署。
2010年,考查海洋开发与保护的主题,属于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的范畴,既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也包括经济建设主题。
专家发现,同以往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材相比,2010年的题材既有一脉相承的底蕴,又有自成一派的特色。所谓一脉相承,就是贯穿了一条主线——科学发展观,延续了一个倾向——偏于宏观战略和宏观经济问题;所谓自成一派,就是本次考试的取材“热中选冷”、“冷中带热”,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常见的热门话题,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则是历来申论考试罕有涉及的“冷门”题材,这样本次题材的选择就有了些“爆冷”的意味。
从题目蕴含的主旨和作答依据的理论和政策渊源上说,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唯一的正确选择。这也与2009年国家政治生活中“全党全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相联系。
2011年,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考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和黄河精神的主题。
从宏观上讲,还是围绕着科学发展观展开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在一个是它的生态维度,就是黄河的治理、生态危机这样一个问题,从生态文明的维度上展开。另外,还从文化的维度展开。它不仅仅考查的是黄河的生态维度,还考查了黄河精神这样一个文化维度。从这个层面来讲,2011年出题明显的比以往更加科学和更加综合性一些,把生态的维度和文化的维度做了一个结合。从微观上来讲,围绕着黄河的人文和黄河的一些基本科学的治理和开发技术的角度交叉进行,这就是主题。
2011年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考查农村教育和农村文化失根的主题。
大部分材料都是在论述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但是作文主题是“根”,考查乡村文化,使考生难以找到下手的角度和方向。这一点跟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有很大的改变,显示出材料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趋向更加明显。此外,这一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出现了新的出题形式,赋予考生情景,要求考生有感情地作文,突破了传统的作文形式。
无论是副省级以上试题考查的黄河精神,还是地市级考查的乡土文化,是从更深层次的层面考查考生对国家、民族“根”的认识。事实上,中华民族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治理黄河的历史,从大禹治水一直到现在,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弘扬时代正气的就是黄河,无论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气磅礴,还是“乡土文化”的依恋之情,其实都是中华情,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申论考试的命题,其实是在引导学生,特别是当代青年人,像温总理说的那样“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了解国情,弘扬时代正气,做到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考查社会道德重建的主题。
在连续两年的“回避热点”之后,2012年的考试是对社会热点的重新回归。社会道德建设是当时热门的话题,材料从食品生产、医疗、教育等领域切入,考查了对当时社会道德建设的问题表现、重要性、原因分析、具体做法的深入认识。材料中毫不避讳地沟油、恶意炒作、政绩工程等负面问题,体现了命题人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社会道德建设,也是一个综合问题,是食品安全、医疗领域、教育领域存在问题横断面的综合体。从理解的角度而言,虽然比“黄河精神”要容易,但是专家认为,这对于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更高。社会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命题思路一如既往,从“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命题。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考查公共安全的主题,是我国的大热话题。
无论是材料中重点叙述的上海火灾事件,还是市民出行的诸多问题,都是处在近年来舆论的风口浪尖的焦点问题,与以往国家公务员考试“规避过热话题”的命题手法略有不同。从主题来看,此次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考试主题仍符合科学发展观范畴,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考查了应对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等突发灾难,以及加强公共文化教育等问题,提出应急避难的原则——生命高于一切。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考查的是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弘扬主题,属于文化领域。
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材料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都有涵盖,从文化遗产与人们生活以及我国社会发展千丝万缕的联系入手,谈到了当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境,取得的成绩,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材料基本上都是以案例型材料呈现的,将要点嵌入材料之中,针对性更强,通过实实在在的故事或者事件反映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各个方面的内容,而且材料内容的阅读难度有所降低。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考查的是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繁荣发展主题,属于文化领域。
材料从北京市南城牛街改建前后居民生活条件的对比,凸显了政府部门对文物街区及文物的传承和申遗的重视,随后谈到乡村放映员王其璋以电影的形式帮助村民学习农业科技、农村和社区基层文化建设、我国汉语环境正在遭遇的威胁及面临的问题、法国保护本国文化的经验、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境。总的来说,材料阅读难度较小。文化主题不敏感,可以考查的角度较多,应加强重视。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考查的是社会心理问题,属于社会领域。
材料从第2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着手,阐述了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社会矛盾多发、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部分国民心理疾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凸显。材料谈到心理问题的涉及面十分广泛,不同群体和社会阶层都可能面临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的困扰,并列举了当前一系列“跟风”和浮躁的问题,如报班热、相亲热、买房热、投资热等,全方位展现材料对国民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探讨。材料结尾引用了作家米兰·昆德拉的经典语句,并针对这句话命制作文题目,足见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的专业性和思想性。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考查的是社会心态主题,也是社会领域。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的社会转型期,可以说这一过程伴随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国际社会的发展经验看,社会转型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盾凸显期”。理性、平和的社会情绪与国民心态,对社会转型意义重大。2014年国考市(地)级申论正是着眼于转型期的社会心态问题,“转型”二字贯穿全篇,紧扣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问题,关注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体现了国考一贯的社会问题敏感性。
15年的变迁已经看完,考生应该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考察主题有了大体的了解,2015年国家公务员总计招考职位13474个,招考人数22248人,公共科目笔试的时间为2014年11月30日,笔试内容为行测和申论,考生可参考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复习教材复习。[权题库公务员在线考试系统正式启动]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04-201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题型、题量细致分析
相关文章
- 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中出现的常见错误
- 2016年湖北公务员申论必须绕开的禁区
- 2016年国考笔试成绩已公布 湖北职位面试入围分高达133.1
- 2016年湖北公务员申论必杀技:三分钟搞定文章标题
- 2016年国考湖北地区笔试报考特殊部门、更改个人信息等通知
- 2016年国考笔试湖北考区网上确认流程
- 2016年国考报名最终139.46万人过审
- 2016国考报名结束考生行动指南:关注三点 全身心备考
- 2016年国考报名今日截止 109万人过审(24日9时)
- 2016年国考报名第9日:过审人数破百万大关,253个职位仍“虚席以待”
- 2016国考报名破百万 单日增长21万人(截至23日17时)
- 2016年国考南宁海关考录工作咨询电话临时变更公告
- 2015年国考报名24日结束 湖北地区1.8万人通过审核
- 2016年国考:报名确认时可不可以更改个人信息
- 2016年国考报名第7日:61万人过审,最牛职位突破“2000选1”
相关问题
- 我的国考进了面试,但是我的准考证不见了,能不能补办?
- 国考与湖北省考的题型是否一样
- 老师你好,报考公安机关的笔试内容除了行测和申论还有那些啊?
- 考公务员除了需要考申论和行测以外,还需要考其他专业知识吗
- 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上可以用黑色和蓝色2种颜色吗,卷子上用黑色笔
- 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行测试卷上可以用黑色和蓝色2种颜色吗,
- 我想问一下从村里考公务员是不是比国考的门槛要低一点
- 事业单位经济类岗位还考行测和申论么?
- 按照教育部高教[2012]9号,广告学是属于新闻传播学类,国考也是归到新闻传播学类了,为什么湖北省把广告学归到影视类了,有依据吗?
- 您好,公共基础知识是被包含在行测里面的吗?复习了行测和申论还需要复习公共基础知识吗?
- 请问,在申论答题过程中,超过或不足规定字数的扣分标准是什么啊?
- 您好,我报考2016年国考上传照片的格式、大小、像素等都符合要求,为什么就是上传不了?
- 国考考生身份类别错误
- 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会效仿国考,限制在职公务员报考吗?
- 选调生考申论和行测吗?